第一张电子发票的发明者与他的抗冻人生
2025-10-10 11:26:58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深夜十一点,北京京东总部大楼还亮着几盏灯。其中一间办公室里,穿白衬衫的男人伏在案前,电脑屏幕的冷光映着他微驼的背。这是蔡磊最寻常的状态——即便五年前确诊渐冻症,他的日程表始终排得满满当当。

蔡磊的前半生,像一根绷紧的弦,总在挑最难的事做。15岁考进中央财经大学,25岁拿博士,进了国家税务总局,参与“金税工程”。那时他常泡在机房,为优化一个报税流程熬通宵,同事说:“他眼里只有系统不能卡壳这件事。”

2011年,已是总局电子税务中心副主任的他,突然跳槽去了京东。当时电商刚兴起,纸质发票一年要寄两亿张,光运费就超一亿,存储和核对更耗人力。蔡磊盯上了这个痛点:“解决行业问题,比守铁饭碗有意思。”

他分管税务后,第一件事就是琢磨电子发票。2013年提出想法时,质疑声一片:技术上要不可篡改、政策上没先例,连税务部门都犹豫。“纸质发票用了几十年,电子的行吗?”

可没人想到,这个执拗的男人带着团队在办公室打地铺,连续72小时调系统,妻子回忆:“那半年他回家头发都是乱的,眼里只有屏幕数字。”

当年6月27日,京东开出中国第一张电子发票。这张由国税局监制的“数字凭证”,不仅省了每年200亿成本,更让消费者告别丢票烦恼,税务监控也更精准。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扫码开票、电子报销,都始于这场“破冰”。蔡磊却轻描淡写:“只是把该做的事提前做了。”

命运的暴击来得突然。2019年9月,体检报告上的“渐冻症”三个字,像一盆冷水。这病会让肌肉慢慢萎缩,多数人只剩2-5年生命。拿到诊断书那晚,他在书房坐了很久,给团队发消息:“明天照常开会。”没人知道,他躲在卫生间吐了半小时。

但他没垮。反而更“疯”了:开放自己的基因数据供科研,卖房建全球最大渐冻症科研平台,成立关爱基金,甚至开直播和网友聊天。轮椅上的他,手握不住手机就用眼动仪打字,坦言疼痛,也聊科研进展。“很多人觉得得了这病就该等死,我想证明还能战斗。”如今病情进入晚期,说话靠仪器,翻身需人帮,他仍每天工作12小时:“要在倒计时前,找到解药。”

常有人问他苦不苦。他说:“苦,但值得。”他不是完美的英雄,会为技术瓶颈拍桌子,因患者离世失眠,直播时因肌肉颤抖说不出话。可正是这些不完美,让坚持更有温度——他不是在“战胜”命运,而是在认真回应每一道坎。

对我们普通人来说,蔡磊的故事是什么?是面对行业难题时“我来试试”的闯劲,是生命倒计时时“再拼一次”的勇气,是利他大过利己的格局。电子发票方便了亿万人,渐冻症研究福泽千万家,他用一生写就:生命的厚度,由自己定义。

最后分享他书里的话:“长度我们决定不了,但厚度可以自己书写。”愿我们都能像他一样:该拼时敢啃硬骨头,遇挫时不向命运低头,平凡日子里,活成自己的光。

蔡磊简介:京东原副总裁,中国电子发票开创者,渐冻症抗争者。主导研发首张电子发票,推动税务数字化;确诊渐冻症后成立基金会、搭建科研平台,持续攻关解药。著有《相信》《生命突围》。

您若被蔡磊的故事打动,不妨转发传递力量,为他加油!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